close
到了西嶼燈塔就一定能拍到美麗的夕陽嗎?那可不!
不知道是不是我倆老是運氣不好,每次總以為會拍到美景,可是卻常常天不從人願,這次也不例外。
話說到了西嶼燈塔的我們,本以為能拍到美美的夕陽,可是拍出來的效果總是不理想,這時哈尼忽然想到在這附近有個地方可以拍到夕陽,而且角度不錯,拍出來的效果應該不錯。
就這樣,我倆騎著機車一路狂趕,並且心理不斷的祈禱希望在夕陽沒消失前能趕到那地方,且祈禱能讓我們拍幾張美麗的照片。
而坐在後座的我眼睛直盯著夕陽看,猛喊著:別!別給我消失!不然你就慘了你!(有人這樣威脅的嗎?=..=|||)
ㄟ....不知道是不是威脅起了作用,還是老天爺看在我們這麼努力追著夕陽跑的份上,總算拍了幾張還不錯的照片,所以這幾張是在西嶼燈塔附近拍的,而不是在燈塔那拍的。






以下是關於西嶼燈塔的介紹,參考自(沿著菊島去旅行):

  • 介紹:
    • 西嶼燈塔別名漁翁島燈塔,為澎湖二級古蹟,原為1778年由澎湖通判與台灣知府合建,1824年起這170年內多次整修方呈現現在白漆圓鐵柱狀的模樣。燈塔入口三角形門楣上的英文題字「DAVID M. HENDERSON 1874」,係燈塔設計者的署名。庭院內有三塊保存完整的石碑,分別是1778年所立的《興建西嶼塔燈碑記》、1779年的《建修西嶼塔燈落成碑記》,以及1828年《西嶼塔燈碑記》。
    • 西嶼燈塔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最早的洋式燈塔,散步西嶼燈塔園區,西式洋樓、雪白的咾咕石圍牆都足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希臘風或者說是普羅旺斯的味道。園區內比較特別的有燈塔文物陳列館,另外則是三尊霧砲跟煙墩,霧笛則是海面能見度極差的時候能夠用來警告船隻。
    • 漁翁島燈塔不僅僅是霧砲、塔樓由英國跟德國分別製造,就連以前燈塔守塔員都是由外籍人士擔任,目前燈塔西側圍牆外就保有一位外籍守塔員的墳塚。
    • 西嶼燈塔南邊的海域乃澎湖傳統海流湍急的海域,澎湖俗諺「一吼門二西流」中的西流就是指這個海域,此海域又是西嶼漁船前往南方漁場必經的水道,百年前燈塔旁還有天后宮小廟跟公館提供船夫上岸休息,可見當年西嶼燈塔的重要性與功能之強大。
  • 澎湖人的老記憶:
    • 西嶼燈塔又名漁翁島燈塔,漁翁島和西嶼這兩個地名替代性關係的典故:跨海大橋未通前的時代,西嶼和馬公之間交通不便,彼此甚少互動,西嶼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住在馬公地區的人對西嶼的認識十分有限,只知道這個島上的人個個都是捕魚高手,夜晚時總是看見西嶼海面布滿作業的漁火,於是馬公地區的先民就將這座島嶼取名為漁翁島。現今跨海大橋進入西嶼後之右側矗立一座老漁翁的青銅雕像,可見一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薇 的頭像

      悠游海豚ㄉㄟˊ

      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