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澎湖孔廟是乾隆31年(西元1766年)時,澎湖第18任通判胡建偉令貢生許應元在澎湖興昌儒學募款所建,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為清朝時代文石書院之所在地,是當時澎湖唯一的學校,因為採用澎湖特產文石,色澤瑰麗多變、五彩繽紛的特質,意喻文人創作與文風文才,是當時規模不小的一進建築,故稱為文石書院。
文石書院命名源由乃澎湖盛產文石,期許澎湖文化與教育的提升宛如文石一般堅定、堅硬、璀璨與光彩奪目。
今日的澎湖孔廟包括大城殿及東廡、西廡暨大成門、櫺星門及崇聖祠等等,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貌。
馬公文石書院門樓禮門後方是魁星樓~文石書院創建時就建有魁星樓,後來在1829(道光9)年改建魁星樓(現稱登瀛樓)於巽方(東南方),澎湖孔廟在1963 年重修時,魁星樓是唯一被保留
其建築平面為四角形,簷廊下四角各有一個拱形開口,登瀛樓的門牆、窗櫺、簷角都相當精緻,色彩鮮豔,建築為前清傳統式中國風味的閣樓,上下兩層相當具有中國傳統的風格,古色古香、詩情畫意,是登高望遠的好地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