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走進生活博物館的大廳,迎面而來的是一張張純樸可愛的笑臉。

不論男女老少,那笑容都是那麼的純真、自然,讓人也不禁嘴角上揚跟著微笑,難怪有句話說:微笑,是世界的共同語言。

走進船承百年這裡,許許多多的船模型讓人不禁放慢步伐慢慢欣賞。

可能有人會疑惑,怎麼船對澎湖很重要嗎?

在歷史上,澎湖地理位置座落東西路徑航路,經歷歐亞等國無數次文化薈萃,戰爭、貿易、探險、踏查等思路,翻開一頁頁歷史扉頁,站在國際舞台,海洋與島嶼,勾勒出航海跡軌。

「船」的誕生,宣告大航海時代的連結,島嶼與島嶼之間,形成一條又一條的海上公路。

澎湖的船,又屬於何種島嶼生活印象呢?百年,深植地方文化象徵;船(傳)承,承襲地方生活傳統;啟航,向百年以來,承先啟後的幸褔生活。每一時代代表一種文化理路,澎湖船,具備地方文化百年歲月記錄,是傳承,亦是幸褔的啟航。

所以,船,對澎湖來說是何等重要,在這裡就不難看出。

呵呵,這張是我哈尼特意要拍的啦,船與我倆的影子合照,呵呵,千萬別吐啊~


這大目寶寶公仔真是卡哇伊~~~~


這裡還有擺設出做模型的工具,做這麼多模型,真是辛苦了~


走上二樓,映入眼簾的是喜氣的大紅燈籠。

這裡有『上元』乞龜、『清明』掃墓、『中元』普渡、『冬至』祭祖等民俗節日有關的供品。





而這些彩繪訴說著澎湖人的信仰,以及那時候的生活等。



這是我哈尼特地拍的,雕工很好呢~



猜猜這是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有精製的望安中社的模型,當你按下按鈕,就會出現可愛的童言童語訴說著小時候的生活唷。



接下來由這位澎湖蒙面女郎來帶你了解澎湖早期的生活吧~

澎湖人口中的『山』指的是供有各種動植物生存的陸地、旱田和林野地。藉由藝術家的畫筆,一大片的綠野活生生的映入眼簾;油畫中有一畦畦的『菜宅』和『園裡』展現著綠色的生機,還有農夫、農婦駕牛犁田、彎腰耕種,或養豬、牧牛的身影。

展示檯上擺放著古老的籮筐、犁耙、剉籤機、豬食槽等農牧器物,襯著那隱隱約約的鞭牛犂田吆喝和牛叫聲,令人產生一種恍如走在入畫中的幻覺。



一回頭,石堤內出現了一具躬著腰身、微低著頭,正在插魚的魚夫模型。這兩道黝黑的石堤,它正是早年澎湖人在冬季裡最重要的一種捕魚設施,稱為『石滬』。您可以走到石滬中間去和魚兒的投影玩追逐遊戲,也可以循著蜿蜒的石堤去體會先民築滬捕魚的智慧;須得小心的是,別被躲在滬堤中的『錢鰻』給嚇著了。


另一面的牆邊還有一些扒蚌蛤、挑螺螄等潮間帶漁作的模型,及火罾,放緄等近海漁業的漁具,和魚貨市場交易的圖板,供您一窺古今澎湖人『討海』生涯的多重樣貌。






繞過人潮擁擠的『魚市場』,牆角邊還有一座煮魚用的大灶,那支大煙囪就是澎湖人所說的『魚灶』。在以前,魚灶不但是澎湖各地製造丁香魚干、臭肉魚干及小管干的加工場,也是不少漁村婦女打工貼補家用的一項主要副業;魚灶前那些大大小小的竹蓆、竹筐,及鋪著曬、吊著曬的漁獲物,或許可以讓您嗅到一些摻和在空氣中的『魚香』吧!

再續向前走,上三樓樓梯口的牆上除了展示著二弦、三弦、琵琶等樂器,及和八音、鑼鼓、南管相關的照片之外,還有可以和您互動的澎湖褒歌,倒真有一些『歌吹相聞』的味道。





這兩張照片好有懷舊感呢~




而這張照片真是讓人讚賞,真希望有天我也能拍的這麼好~


走上三樓,三樓的展示重點是澎湖的『厝』和澎湖的『家內』事,展場以一道綴滿澎湖傳統建築語彙的牆面隔成內外兩個展區。牆外的澎湖厝展區陳列著墨斗、門公尺、鑿子、抹刀、斧頭等澎湖傳統土木師傅的營建工具,和瓦片、陶磚、玄武岩石條、硓古石、土墼等傳統建材,再搭配一些傳統建築的格局、建築形制及空間的演變、各式牆壁砌石技法,及早期澎湖人準備建材、翻修老舊屋頂的圖片,來說明早年澎湖人起厝造屋的歷程。





穿過那道「子孫巷」,牆內就是澎湖傳統的婚嫁及生兒育女禮俗的展區。左側的櫥窗中先以連根帶葉的甘蔗、謝籃、炸棗、帶路雞、豬腳、囝孫桶(尿桶)、花轎等模型或實物,來鋪陳『做大人』的喜氣;接著用一張『紅眠床』佈置成『洞房』,再以一對身穿結婚禮服的新郎和新娘模型、八卦竹篩,及糕仔頭、四色盤、囝婿包、新娘桃等婚嫁用的糕餅,具體的呈現出早年澎湖人辦理「終身大事」的各種儀節。






右側的櫥窗則以一具孕婦背著小孩的立板,揭開傳統生育禮俗展的序幕。櫥窗中依序陳列著給產婦「做月內」時的各種進補食物,育嬰用的椅轎、搖籃、澡盆、童帽、童鞋等器物,及做週歲用的五腳圓、油飯、紅蛋等食品。再搭配牆面張掛的嬰兒滿月剃除胎毛()及滿四個月收涎的照片,和滿週歲時的『抓週』模型,來顯示千古以來婦女弄璋弄瓦的負擔和喜樂。






生命禮俗展示櫥窗的盡頭,則是傳統民宅中最具薪火相傳象徵意義的公媽廳和『灶腳』這兩種生活空間。公媽廳也稱為神明廳,是民宅建築中最莊嚴的場所;在後側的牆邊通常都會擺設一副「頂下桌」,來安放神明,祖牌、燭臺香爐和薦盒等祭祀器物,以便讓裊裊的『香煙』,連繫起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公媽廳兩側房門上頭的牆上,還常會安裝一支六邊形的「燈樑」,以便辦喜事時吊掛燈籠之用;廳門的楣上則會貼著一張上書「玉皇大帝」四字的紅紙,每天早晚朝拜。





灶腳是廚房的俗稱,裡面經常瀰漫著令人難忘的的媽媽或阿嬷的『味道』早年一般家庭的灶腳裡面大多設有主灶、副灶各一座,來烹煮一家人每天的三餐,炊燉年節祭拜用的糕點和牲禮,或煮一些給家禽家畜吃的飼料。其他的空間除了放置蒸籠、碗櫥、菜櫥、餐桌、板凳、各式瓶罐或水缸等炊事及飲食用的器具之外,也常堆放一些大灶升火煮東西用的花生殼、高梁桿、樹(銀合歡)枝、牛糞餅等薪柴。





每回看見石敢當,我倆就很想統計一下澎湖有多少種石敢當?又有多少石敢當呢?



中藥店、藥包、藥櫃,以及早期私塾的唸書情況,文房四寶等,讓人腦袋裡那遙遠的回憶不斷的出現。







而這些丟沙包、夾花生、打寸子、彈『都嗎』、釘陀螺、偷『雞蛋』的小模型更是讓我的思緒回到小時候的光景。





啊啊~讓人好懷念的腳踏車以及機車啊~我鄰居伯伯都會騎這種腳踏車呢~



這電視機更是讓我懷念不已,我很小的時候家裡就是這種電視,呵呵,真懷念呀~

這裡的擺設,一在的讓人回味起以前的生活,雖然對於早期的生活我無法全程參予,但是,我希望往後的澎湖,澎湖的一切,我都能參予。

能來這裡走走真是讓人開心,這真是讓澎湖人找回感動以及回憶的好地方。

若你也來澎湖,不妨到這走走吧,可以更加了解澎湖的生活以及一切,很值得的。

由於拍的相片實在太多,無法一一PO上來,若有興趣,可以點閱我的相簿喔~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

門票:全票80元、團體票60元、優待票(縣民、大專院校以下學生)30元、縣民團體票20元、本縣學生優待票15

正式開館201043

開館時間:每週五至週三上午10點至下午5點,每逢週四休館

澎湖生活博物館網站:http://www.phlm.nat.gov.tw/

相關介紹: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6%BE%8E%E6%B9%96%E7%94%9F%E6%B4%BB%E5%8D%9A%E7%89%A9%E9%A4%A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