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二崁就看見熱鬧的遊客人潮,看來今天的好天氣把大家都吸引出來遊玩了。由於我倆是邊逛進去邊拍,往回逛也拍,所以照片有點凌亂。在此我就好好整理介紹一下吧。
二崁傳香:
走到二崁傳香前,你會看見這些用「天人菊」、「野艾草」及「山芙蓉」搓製成的香正在做日光浴。旁邊的甕上還寫著(我在晒太陽,請勿捏我)的話語。
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就很喜歡這傳香的香味,那時買下了一盒,這次當然也是囉。
那樸實與懷舊感,加上淡淡的香氣,真讓人忍不住想多留一會好仔細欣賞欣賞這裡的一磚一瓦。
關於二崁傳香的介紹(沿用自沿著菊島旅行):
位置: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14號。就是二崁聚落協進會。
萬國畫石牆通往二崁社區傳統博物館的小徑旁,山芙蓉枝葉一簇簇聚攏於寒風中,充滿力道地將一股清香吐進冬季,冬天令百花蕭索,山芙蓉卻隻身在冬日益發茂香。小徑旁成簇滋生之餘,更化身二崁協進會門外老古牆上,一排排二崁傳香,搭著「大目船」隨遊客的行囊踏出了二崁。
二崁早期外移人口中,諸多從事中藥生意,深詣中藥材相關知識,遂以二崁垂手可得的野生植物「天人菊」、「野艾草」及「山芙蓉」搓製二崁傳香,製作
二崁協進會發揮創意,以高嶺土為材,點召村內老人揮灑藝術天分,捏塑形式同中求異且花樣百出的大目船、舢舨船做為傳香底座,二崁老人家七手八腳地造出風格迥異的船身,彩繪上大目小目雜陳的船眼,再來個翹頭蹺尾不一的船體,二崁協進會內就這樣羅列著「美得千奇百怪」的大目船與傳香組合。一排排成品宛如船隊閱兵,每位老人家都在手指間捏塑出百年前老家那搜記憶之船,一艘翻越黑水溝來到二崁的舢舨船,一艘與怒海爭鋒滿載而歸的大目船。
二崁金嬸菜宅:
之所以稱為菜宅,是因為在凜冽的東北季風讓植物難以存活,因此民眾以石古石老石與玄武岩堆砌擋風牆,稱之為“菜宅”或“宅岸”。
密密麻麻的菜宅由高處俯視仿如蜂巢般,又稱蜂巢田。
二崁柑仔店:
走進店內就看見屋內盡是喚起我兒時回憶的零嘴,真是讓我好懷念啊。本想買些零嘴,可是阿婆似乎不在,只好拍張照片等下次來時在買了。
聽說這家「柑仔店」是二崁人一人捐獻1000元,集資讓阿婆開的店,而這裡最紅的產品就是二崁土豆粿(土仁粿)。真希望下次有口福可以吃到阿婆做的土豆粿︿︿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22-1號
二崁素人館:
這裡
雖稱不上巧奪天工,但是樸實無華的雕刻讓人有種樸素且耐看的感受。
二崁杏仁館:
當我們走進杏仁館,就看見裡面正好有客人在喝著杏仁茶聊天。而我們身後也進來了不少遊客。
而因為裡面已經客滿,庭院也湧進不少人,我們無法找地方坐下好好喝杯杏仁茶。因此我們只好拍照沒有消費點杏仁茶。但是老闆仍然是笑著跟我們打招呼,謝謝老闆喔︿︿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好好慢慢品嚐一下這裡味道濃郁且真材實料的杏仁茶︿︿
(能在這裡喝杯杏仁茶休息聊天,那感覺應該很棒。)我心裡這麼想著。嗯,下次再來時,一定要坐在這裡喝杯杏仁茶好好享受一下。
位置:位在二崁常民生活館裡面。
地址:西嶼鄉二崁村20號
二崁小管館:
走到這裡,看見一位阿伯正在烘小管,撲鼻而來的香味,讓我倆忍不住一人買了一尾烘小管來吃吃。嗯~口感很不錯耶︿︿若有機會來到這裡逛逛走走時,不妨來尾烘小管嚐嚐吧︿︿
二崁褒歌館:
一走進褒歌館中庭,就看見旁邊這石梯上擺滿了寫著褒歌詩句的陶甕。而這石梯是為了方便爬上屋頂曬魚乾或作物之用的。
而屋內牆上吊掛許多寫著褒歌詩句的木製明信片。這些詩句皆用閩南語發音,唸唱皆宜。
內容大多以常民生活中點滴片段為素材,農耕魚忙、四時節慶、人情冷暖、乃至於男女情愛滿腹牢騷,祝禱或鬥嘴都可成為褒歌題材,只要有情欲抒,四句成對,即興發揮都可以來上一褒。
褒歌就是為了傳達常民最直接真實的情緒所發展的一種鄉土文學詩歌,不講格律的形式能讓更多人創作與輪唱,成為普羅文學形式之一。民國初年至40年代褒歌至為盛行,老一輩二崁人,都能在當時閒暇抬槓或農作漁撈時,來上即興一褒,宛如即興歌王。不似律詩亦非絕句,這就是二崁的流行音樂- 【褒歌】。
褒歌文化儼然成為二崁最珍貴的文學資產,二崁村內阿公阿嬤閒暇時聚在一塊,不時來個飆褒歌,熱心人士針對褒歌進行田野調查與資料建構,其中二崁褒歌的傳奇人物陳李問提供大量褒歌,其與褒歌間的傳奇故事,更讓她成為褒歌館的主人而當之無愧。
二崁褒歌曲調簡單,取材平易近人,文字童叟皆詣,縝密反映生活百態,逗趣又深具人際對話的功能,台語發音倍感親切。走過二崁褒歌館,對著牆上一首首傳達二崁人生活萬象的褒歌,大膽放聲唸唱出來,即使音律古怪或腔調走樣,卻能莞爾一笑諧趣而親切。
而明信片本身的是用木板制作而成,一邊是印製澎湖的褒歌,並且有插圖配合著褒歌的內容一同呈現,蠻具有紀念價值。如果你想買來紀念可是又不知道上面詞句怎麼唸,你可以在買的時候,可以請老闆念給妳聽,你就會發現褒歌的文字所代表意思的樂趣。
二崁漢藥紀念館&二崁學
站在二崁漢藥紀念館前,就會看見(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八個字。由此可見以前的人做生意有多麼注重誠信。
而這八個字更是吸引著我想進去一探究竟,但是由於大門緊鎖著,因而無法如願以償只好暫時放棄作罷。
往旁邊一看,那擺著簡單桌椅的地方就是二崁學
水井、石磨,不難看出在以前物資缺乏,生活所需幾乎樣樣都要自己來,樣樣都要自己想辦法的環境下,有多辛苦。
仔細看看這片木片牆上的詞句,這都是要用閩南語唸的,這對於閩南語還不夠流利的我,可以說是難度蠻高的呢︿︿|||
這次雖然沒有把二崁全都逛透,因為有些地方沒開館,所以無法進去逛逛。
但是二崁的那些甕
庭院的水井
草坪上的牛車
古樸有特色的石椅
以及各有特色的店館卻讓我的心靈滿載而歸。下次再回來時,再來這裡好好喝杯茶,好好的享受這二崁聚落所帶來的心靈享受吧。
以前寫過關於二崁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