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早在史前時代就是各地族群來往頻繁之地。數千年來,臺灣陸續吸納來自各地的移民,以其故鄉文化為基礎,在此落地生根,並與其他移民交流,發展出多樣的史前文化。臺灣目前已知有一千多個史前遺址,可以約略歸類為十四個史前文化。時間上涵蓋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延亙了至少一萬五千年。他們的故事構成了臺灣史前史的內容。
在整個第一期展示的參觀動線上,本展示廳介於「臺灣自然史」與「臺灣南島民族」之間,時間上以臺灣出現最早的人類與文化開始,到距今約四百年前,臺灣進入歷史時期為止。展場的背景以時間及空間來架構,在環繞中庭的七個展示室中,分別置入臺灣的空間區位,展示的主題則是選取這個區位有特色或重要的史前人類活動。
每個展示室中央置放一或兩個「場景」,是有關該展示廳主題的史前人類活動復原樣貌,展示室周邊則是文物及展示面板。七個展示室包含八個展示主題,以逆時針方向安排時間順序及空間方向。除了依時空及主題分類的展示室之外,在展示室外側的廊道也安排了臺灣史前遺址及史前文化的描述。觀眾可從這些描述中對臺灣史前文化有基本的認識。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63.JPG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64.JPG  

臺灣史前文化的發展涵蓋了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延亙了至少一萬五千年。這些史前文化分布在全臺各地,散布在一千多個不同環境的遺址中。
左鎮人是最早在臺灣出現的人類。經測定後為距今約二萬到三萬年前的人類。臺灣最早的史前文化-「長濱文化」,可能就是左鎮人的文化。
長濱文化是迄今在臺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是一個以漁獵採集為生的隊群社會,人口不多,主要居住在海邊的洞穴及岩蔭,不知農耕,不會製陶,以敲擊的方式製作石器。長濱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到距今約三萬年以上,一直到五千多年前才逐漸消失。
本展示室以左鎮人與長濱文化為起點,帶領觀眾走進臺灣史前的世界。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70.JPG  

臺灣史前人類的生業方式以採集、捕魚、狩獵及農業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舊石器時代的採集及漁獵,到六千多年前大坌坑文化人開始種植根莖類作物,直到四千多年前,臺灣才進入穀類農業階段,但漁撈及狩獵一直是重要的生產活動。
大約六千多年前,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大坌坑文化」開啟了臺灣的新石器時代。約四千七百年前,「細繩紋陶文化」在全臺各地興起,各地區不同類型的細繩紋陶文化成為臺灣史前文化的基礎。
四千多年前,當臺北盆地還是古臺北湖的時期,圓山文化人及芝山岩文化人就生活在湖畔,他們在湖中撈貝捕魚,在附近山林中狩獵,在聚落旁種植稻米。撈拾的貝類在吃完之後隨手丟棄,形成豐厚的貝殼堆積,考古學家稱之為貝塚。
本展示室介紹了約六千多年前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以及現今臺北盆地的前身--古臺北湖。請細賞臺灣新石器時代的開端,與我們一同推想史前人類的湖畔生活。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69.JPG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普遍使用的日用品,不論是日常生活、祭祀或是陪葬,陶器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考古學家通常以陶器特徵來區分史前文化,並推測文化間的關係。有的文化著重陶器的造型變化,有的則以外表的裝飾取勝,這些藝術表現顯示陶器不只是日用品,也是一種具有文化特色的藝術品。
臺灣史前的陶器以陶容器為主,其中以陶罐及陶缽最多,此外還有陶瓶、陶豆、陶杯、陶碗、陶盤、陶勺、陶甑、陶甕等。其它的陶製品還有陶蓋、陶支腳、陶紡輪、陶環、陶珠、陶偶等。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53.JPG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57.JPG  
本展示室介紹史前陶器的形式、功能、紋飾、技術等,讓觀眾對史前陶器有更多的認識。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56.JPG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60.JPG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66.JPG  
本展示室以恆春半島海濱為場景,展現史前人如何利用海洋資源,以及一些可能以海洋為道路來進行貿易的證據。

卑南遺址範圍廣大,保存極為豐富的史前住屋遺跡、日常生活遺留與墓葬,不僅是全臺灣出土石板棺最多最密集的遺址,也是臺灣出土古代玉器最豐富的遺址。
卑南遺址的石板棺不僅多而且相當密集。石板棺長軸的方向呈北北東-南南西,呈帶狀分布。卑南文化人普遍使用玉器及陶器做為陪葬品。玉器式樣繁多而且造型變化豐富;陪葬陶罐與日常生活使用的陶罐不同,很可能是為陪葬而特別製作的。從陪葬品的多寡及精緻程度可以推測當時已有貧富及階級的差別。
本展示室以卑南遺址出土的卑南文化為主,展現一個令人讚嘆的史前文化,原來史前時代的東臺灣竟是如此豐富。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67.JPG  

大約距今兩千年前,鐵器等金屬器物在臺灣出現,這不僅代表一種新式工具及新技術的產生,也象徵臺灣邁入一個新時代。
臺灣受到海外鐵器文化的影響,鐵器逐漸取代石器成為重要的工具。金、銀、銅、玻璃和瑪瑙等舶來品取代了玉器成為流行的飾品。這些器物不是臺灣當地製造的,這顯示當時臺灣已有經常性的海外貿易。
臺灣的鐵器時代包含了許多地域性的文化,其中主要有北部的十三行文化,中部的番仔園文化,南部的蔦松文化、龜山文化,東部的靜浦文化。這些文化的人民有可能即是今日臺灣原住民或平埔族的祖先。
本展示室述說新時代、新技術與新工具為臺灣帶來的轉變,在此追尋史前與歷史的交會。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50.JPG 20111010拍攝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5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