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鼎灣,不來開帝廟走走那就太可惜了。因為這座廟宇可是有它的傳奇故事唷!
開帝殿興建於清乾隆49年(1784),距今已兩百多年歷史。相傳廟中的神農帝神像是村民在流水裡撿到一塊木頭,然後拿到大陸請雕刻師傅雕刻而成的。據說這位雕刻師雕刻時,神農帝曾經現身,所以神像雕刻完成後,竟然和民間裏傳說裡的神農帝模樣完全相同。更神奇的是當村民去請回神像時,雕刻師不知是刻意還是無意,竟然將十餘座相同的神農像放一起。幸好這位村民事前受到神明的指示,才能正確無誤地指出,其中那尊臉上人中處正冒汗的,才是利用村民撿獲的木頭所雕成的神農帝像。
開帝殿所供奉的神農帝,在過去醫學不發達的年代裏,前來求助神明配方治病的信徒絡繹不絕。開帝殿裏有一座年代非常久遠的香爐(據說是宋代玉香爐),每當降雨前璧爐就會有汗珠(水珠)出現,曾多次被竊,但最後都能完好如初的找回來。現在這座香爐已被廟方妥善保管,一般人想要一飽眼福,非常不容易。
傳說三百年前,鼎彎村民得了一種怪病,全身奇癢難止。村民求助於廟中主神開天仙帝,開天仙帝指示在現址開鑿一口八卦池,並在池底中央挖一口井,以井水洗滌全身,病即可痊癒。後來,果真應驗。
依據84年整修後的八卦池碑文所載,八卦池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間,其功能可剋制離火,彌補地理之不足。
早期的八卦池是以古石砌建而成,光復後,才改成水泥建築,並經數次整修而成今日現況。八卦池的北方早期有一條小溪流,所以池水終年不竭,不過八卦池的池水並不供農業上的灌溉,卻常成為兒童戲水的天
附近還有一口四眼井,形制與馬公四眼井相似,係村民於民國四十二年為了擴建開帝殿時,將
因廟擴建遷於現址,井口很大,約有
鼎湾是個農村,以種菜為業,據說沒有自來水前,全村仰賴這口井維生,日常用水都靠這口四眼井,同時間可供四位村民取水來用,在青菜盛產期,天還未亮,燈火通明,人声沸騰,村民就在這口井邊,洗菜,趕早將青菜送到馬公市場賣,這口井養活全村。
這就是澎湖第ニ口四眼井,在鼎湾。
名稱:開帝殿
所在地:湖西鄉鼎灣村
教別:道教
主祀神佛:開天仙帝
祭典日期:
走203縣道,經東衛往北走就可到鼎灣開帝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