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山美堂)之後,我跟哈尼繼續我們的文石挖寶之旅,但很可惜的是之後雖到許多家店去想挖寶,卻常常空手離開該店。
或許是澎湖文石已禁止開採的緣故,所以好貨不是被前來特意購買文石的旅客給買去收藏了,就是店家自己本身已將好貨先收藏起來了,所以擺上檯面的幾乎都是讓人眼睛無法為之ㄧ亮的文石。
並不是說其他店家擺的貨色都不好,而是無法吸引買客的目光,所以也就只好空手離店了,這是讓人惋惜的一點。
而令人惋惜的是,眼看著文石店一家家的關閉,這更讓我跟哈尼嘆息。
以往除了(山美堂)以外,我跟哈尼還常到另一家去挖寶,但這次回去卻發現那家店換人經營了,而本來的那家店以及老闆娘不知道哪了,這讓我跟哈尼有些失望呢。
在四處都沒挖到寶之後,我跟哈尼便到這四眼井來散步走走,順便拍張照片以彌補剛剛有些失落的心情︿︿


以下是關於四眼井的資料,參考於(沿著菊島旅行):
類型:古蹟
  • 介紹:
    • 四眼井又名四孔井。四眼井其實只是一個井,並非四個井,只是安有水泥蓋鑿開四個孔(但也或許早期真的是四個井口)。四眼井特異之處在於終年湧出泉水,遇到乾旱不雨也不會乾涸,井深5.6公尺,井寬2公尺,過去曾經是中央街一帶居民生活跟飲用水的來源,現在則轉型為觀光功能。
  • 位置:中央街乾益堂藥膳蛋前 
  • 澎湖人的老記憶:
    • 關於四眼井確切的年代,有人說300年,有人說400年,站長依據看過的資料大概歸結出這兩種說法的依據。
    • 主張四眼井300多年歷史的的一派,主要是依據四眼井形成的傳說,相傳四眼井是鄭成功從中國率領艦隊要前往台南鹿耳門時,在澎湖登岸尋找補給,當時官兵飢渴難耐,澎湖島上又無乾淨飲水,鄭成功苦惱之餘拔出明朝皇帝賜予的寶劍向天禱告後以劍戮地,沒想到甘泉竟然湧出,鄭成功為了避免官兵搶水,於是又連續以寶劍插地三次,就形成今日的四眼井前身。依據明鄭的歷史的確這口井該有300年歷史。
    • 第二種說法是四眼井已經有700年的歷史,主要是因為唐宋時期澎湖已經是東洋海域船艦經商必經之地,當時許多船艦都必須進入澎湖補給飲水食物,到了明朝更是在澎湖設立巡檢司,依此推估13世紀中期澎湖已經有不少住民定居在媽宮這一代,有住民就必須解決飲水問題,因此推估四眼井如果是馬公最古老的一口井,那應該可以回溯到13世紀,距今至少700年。
    • 不管真相為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澎湖因雨水不足,只要有聚落的地方在早期就必須仰賴鑿井取水,所以四眼井的存在象徵著澎湖先民生活的清苦跟艱困。
    •  

      馬公四眼井的一段滄桑


        四穴井又名「四眼井」或「四孔井」,位於馬公鎮中央街北端,俗稱「上街」。四穴井的開鑿年代沒有確切資料可查考, 但是以中央街為澎湖最古老的舊街來推斷,這口井的開鑿年代約在元代,「下街」聚落發展飽和以後,向「上街」發展。因為人民的生活不能一日沒水,「上街」先民聚居時,應當先鑿這口四穴井做為水源及市井。

        於民國六十八年勒石立簡介如右:「此井之開鑿,年代不詳但以中央對為澎湖最早之舊街,如以天后宮之建時期為萬曆二十年(西元一五九二)推判,在此以前附近應已有人居住人生不可一日無水,信仰中心尚在其次故此井之開鑿,似應比天后宮創建為早,年代相當久遠」。

        四穴井深約三公尺,徑約二公尺。井口覆蓋石板,留有四個圓形的汲水口,構造十分奇特,因而得名。據民間傳說:四穴井逢旱年不乾涸,水質清涼,本是極為優良的飲水,但自從有自來水設施以後,已變成了洗用的水井了。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 [2006/09/13]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