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到處晃的我們,無意間從一條小路逛進了這裡。沒想到眼前的景色是這麼美。


停好機車後,我倆走向沙灘,邊散步邊撿拾著貝殼石頭。呵,看來我倆這愛撿石頭貝殼的嗜好已根深蒂固囉。




而這間客公廟當然是有其由的,以下介紹擷取字陳鼎盛 詩寫澎湖 - udn部落格:

吼水龜山有應公 村人瞻仰拜靈通

漂來作客應無恨 香火于今享正隆     

通梁跨海大橋橋頭往西北20餘公尺處,有一向西小路,車可通行,走560公尺許,有一面西小廟,即客公廟。 

廟前有海,每至晴日,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海風清涼,鷗鳥飛翔。南有龜山,遙與小門蛇山相望,同扼吼門水道,景色優美,人跡罕至,不染俗塵。

客公廟,其來有自。據前白沙鄉代會主席鄭飛虎先生云:「兒時聞之于鄉先輩曰:『清‧康熙年間,有船自廈門來,遇難漂至通梁海域,船上七具屍首,觀渠等衣著,有一似將軍者,餘則船長、船員可辨。西甲洪姓村民見狀,會同村人就地掩埋。先是,墳上生出草色青青,若有牽牛食草者,輒火燃草也,似有靈應。迺于其前建『七客公廟』,四時祭祀無缺,而家屬見親人出海久而不歸,託人四處探尋,因得噩耗,偕地理師趕至,極為悲愴。時,地理師見所葬處為一極佳『龜穴』,告之曰:『將庇蔭子孫後代飛黃騰達,且旗桿多于高粱桿也。(舊時為官人家,府邸前必樹旗桿!)』家屬聞言,寬心而去。後,果然福蔭故鄉子孫無數。通梁村人展拜,常見有求必應,長年香火不絕。或稱七客公為『有應公』,客公廟為『有應廟』,良有以也!歷年重修或建至今,已三次矣。』」

式觀客公廟,若自前清至今,亦悠悠歷史也。地居秀美,惜未有記,儻或有司費心,諮詢地方耆老,廣蒐史料,屬文立碑,後人觀之,遙想當年,不亦善乎?至若龜、蛇兩山,美的神話亦多,於「龜山傳奇」中縷述之

龜山傳奇:

客公廟側客凝眸 雄立龜山護島陬

眼望北方侵海賊  軀伸西嶼接蛇頭

白雞拜上誰知誘  青劍揮來命罷休

歷歷一條紅石道  當年頸見血橫流

通梁客公廟,廟側有「龜山」,遙與西嶼小門蛇山相望,同扼吼門水道。龜山傳奇,村民世代傳說,傳奇不脛而走,旅人至此,展拜客公,踐躋龜山,遙想當年也。

傳言昔日,有海賊自北來,欲入馬公,龜山之神,則伸其頭,與蛇山之頭接,交頸之後,頓起濃霧,阻斷通道,海賊驚懼,不得其門而入,怏怏甚也。乃索地理師破解之法,知兩山是龜穴、蛇穴。龜蛇兩神把守,如何毀之?須以白雞祭拜,誘出龜首,乘機揮劍斬之。海賊依計而行,龜豈知之?不幸入其彀中,頭被砍斷,血流如注,直噴對岸西嶼,而成赤色石道,於跨海大橋西、不遠之處,今日依稀可見。紅岩一脈,徵諸當年。

龜山傳奇,動人心絃。如上所言,乃知地理位置重要也。曩者附近營區,駐軍於此設防,置「五七戰防砲」一尊,扼守吼門。據林中和先生云:六、七歲時,於此嬉戲,有阿兵哥帶領,入內參觀,斗室而已,擺設簡單。龜山上有草木,時有候鳥翔集,其止一隻二隻,可至數十上百。有阿兵哥捕之,給其一隻小鷹。每至好風時節,群童來放紙鳶。凡此種種,記憶猶新。居諸迭運,龜山濯濯!而今龜山之西,建有一條防波堤,龜山之南,面避風港處,以施工故,有人採取砂石,龜山面目,不復當日!山腳下之「碉堡」、「防砲」早已湮沒,無人問津,終亦不可復尋矣。噫嘻!

林中和先生,服務白沙鄉公所,通梁人氏,觀其年歲,既過半百光景。

撿拾完貝殼石頭,欣賞一會兒美景。離去時,我倆心想著著下回一定要再來,帶著飲料坐在亭子內,好好的放輕鬆享受一下。

而我哈尼還直說要把這裡列入私人景點哩,呵呵,好好好,列入私人景點,呵呵。

晚上,與幾位老友吃飯敘舊後,我倆就到(蒙地卡羅)去喝咖啡,看漫畫,享受著咖啡香與寧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